临床上心脏早搏很常见,在正常人也会出现早搏。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危害大不大?要如何治疗?
早搏的定义
早搏(过早搏动),在心脏正常收缩节律的情况下,提前出现一次收缩,该次收缩称为早搏。可以如下理解,假如心脏跳动是每隔一秒跳一次,在跳第四次时,心脏则不按照原来的隔1秒再跳一次了,而是缩短到0.5秒跳一次,这次心跳就比正常情况下的心跳来得更早,因此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主要区别就是起源部位不一样,治疗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自己摸脉搏时就会发现,跳着跳着突然停了一下。
有什么危害
发现早搏后,一般会建议完善动态心电图,以评估早搏的数量。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因此数量较少的早搏,一般可以不用管它,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对于早搏数量较多者,部分人常有心慌、心悸、自觉心跳快等症状,心脏本身由于早搏数量较多时也可能会出现结构的改变,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如何治疗
对于早搏数量/总心室率<10%,且无任何不适的患者,随访即可,无需进一步处理。
对于早搏数量/总心室率<10%,但有心慌、心悸等症状时,可选用药物治疗。
于早搏数量/总心室率>10%,选用药物治疗,有条件时,可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总结: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发现早搏后不必太惊慌,需根据早搏的数量及有无症状来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