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离异单亲子女心理问题及心理保健
TUhjnbcbe - 2021/6/24 16:42:00

01

离异单亲子女心理问题

随着离婚越来越普遍,在未成年之前父母离婚的孩子比例也增加。父母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无疑是负面影响较大的,会造成自卑、人际关系、安全感不足、交往障碍、情绪抑郁等问题。

1.自我价值感不足

离婚后,自己父母中至少一方不在一起生活。好像比别的孩子少了什么,有匮乏感或不正常感。因为离异单亲子女容易自卑,自我价值感不足。如果自己足够好,足够可爱,父母会为了自己不会离婚或者,如果自己足够好,其中一方就不会抛弃自己。

2.安全感不足

有安全感指自己的生活基本是控制得住的。父母离异、寄养、留守儿童、父母关系不佳、被抛弃、创伤性巨变都会造成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

3.归属与爱的需求受损

家庭是最重要的归属感和爱的来源,因原生家庭的破裂,孩子对于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受损。

4.依恋障碍

生命早期客体关系的质量(包括安全的依恋关系)是评估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生命早期与照料者关系的紊乱与早年生活和后续生活种的心理疾病有关。而父母离异,依恋模式可能发生大的改变。

5.情绪问题:敏感,情绪动荡,焦虑,抑郁

家庭的缺损意味着社会支持的减少,引起个体焦虑感;家庭变动引起情绪动荡;对人际敏感和不信任感增加;对未来婚姻或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6.攻击与指责的行为模式拷贝

许多夫妻在离婚过程中,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反目成仇,争财产权和抚养权。在离婚后,继续怨恨和攻击对方。孩子容易拷贝归因朝外、指责和攻击的行为模式。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

7.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

多数夫妻离婚过程心都伴有强烈的愤怒、抑郁、焦虑等负面倾向,容易将强烈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负面情绪。而孩子并未能理性理解父母离婚这一行为,年龄小的孩子又缺少比较好的负面情绪排解方式,相比成年人,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情绪问题。

8.孩子有被抛弃感

有的孩子被父母争来争去,要求孩子站队;有的被当初包袱谁也不想抚养;一方离开,孩子容易有被抛弃感;有的再婚后,与新的配偶,及新抚育子女,孩子再次感受到被冷落和抛弃。

9.母子共生状态

独子抚养子女一方,如果感情上无所寄托(无新的爱恋对象),内心又事业或精神上其他的寄托,容易把所以的情感寄托、未来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并不愿放手让孩子独立及离开,及时孩子长大,父母仍与孩子处于共生状态。精神上牢牢的绑架了孩子。《贝茨旅馆》中描述的就是一个离不开孩子的单亲母亲,不允许孩子交友恋爱,过正常的生活,不让孩子离开,最后孩子患上了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杀死了控制他的母亲。

10.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生活上或情感上的照顾。

11.内疚过度溺爱。

02

离异单亲子女的心理保健

1.满怀深情的大剂量长时间夸前夫前妻

人的态度有认知、情感、行为决定。但三者协调时,内心是幸福平和的;当三者不协调时,轻则纠结,重则痛苦,更重者抑郁,极端者精神分裂。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天然存在的,大多数抚养的一方,不自觉的说起前夫前妻的坏话。或者在孩子身上看到那个没良心的、前妻/夫的影子,不知觉把对前妻前夫的恨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容易对另一个父/母产生纠结和痛苦的情感。

所以,单单不说前夫前妻坏话是不够,还要大剂量的夸前夫前妻。

2.大剂量长时间夸孩子。

孩子因为自我价值感不足,所以要大剂量长时间夸孩子,弥补心理上的缺失。

3.绝对不把孩子做武器惩罚对方

比如不让前夫前妻见孩子

让前夫前妻多见孩子,频率越高越好。

4.理性对待孩子早恋与婚姻

单亲子女容易缺爱,更容易早恋。如果是中学生以上,可以理性的判断下是否不阻止孩子的早恋。

5.最好再婚

统计显示再婚家庭孩子心理疾病比例下降。

特别是单亲母亲再找个丈夫,孩子心理疾病比例下降更明显。

7.认干爹多认几个也可以,更有安全感。

8.加入基督教全能的上帝是父爱的替代品,也可以提高安全感。

9.绝对不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小孩身上

小孩子心理太脆弱经不住持续的负面暗示。

鞠门马痒痒

鞠门学术体系

管理心理学潜意识心理学心身医学

鞠门马痒痒

鞠门学术体系

马痒痒,鞠门学术体系成员,管理心理学家鞠强EMBA弟子。鞠门学术体系知识体系贯穿个人身心调整、家庭调整、组织调整、社会调整。小到个人情绪改善、心因性皮肤病缓解、小孩厌学、夫妻吵架、中到人才鉴别、谈判杀价、市场营销、组织监控体系建立,大到企业经营战略、社会组织形态、经济运行规律分析,鞠门学术都有一套协调统一的知识理论体系。不仅能做大方向的指导,同时还有各种落地的实战技术。

鞠门学术体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异单亲子女心理问题及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