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厉害了,故事啊故事
TUhjnbcbe - 2020/11/23 9:21:00

我从来不相信“平凡”二字。人活几十年,总是避过万千灾祸,相遇万千人群,目光抚过种种山川和河流,再将种种心情归类整齐,舔舐过后收藏心底。说到底,人不就是由一个个故事叠加而成的瞬间奇迹吗?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网易·人间新书发布会时来自嘉宾们的故事,欢闹悲伤种种种种,各诉说一种人生。我知道你会喜欢。试问在这人间,谁不爱听一个好故事?

罗诗如: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

罗诗如

大家好,我是罗诗如。我和“人间”的缘分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当时偶然读到索文老师的《这不是夜宵,是一个寡妇的执念》,于是了解到“人间”,到之后的投稿,再到之后成为“人间”的编辑。我现在从事教育,今天分享一个有关教育的故事给大家。

我目前在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任职,学生中大概有30%到40%是问题孩子。什么是问题孩子呢?比如说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症、注意力障碍症、选择性缄默症等等。听起来这些词离我们很远,但它确确实实就发生在身边。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大龄产妇,临盆前几近流产,但怀胎不易,她选择*一把,靠汤药死扛。终于,孩子呱呱坠地,看起来很健康。但慢慢的,她发现这孩子有些不太一样,直到五岁才开口叫第一声妈妈。在确定孩子爸爸也没有基因隐患的前提下,他们去看了专家。诊断结果是,孩子语言发展迟缓,患有阅读障碍症和自闭症。

周围的人都建议妈妈把孩子送去特教学校,公立、私立学校都不太接受这样的孩子,因为其发病的表现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和危险。于是妈妈去走访了很多特教学校,特教学校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在交完学费之后就把孩子扔给学校不管了。这是一种很残忍的放弃。她还在那里亲眼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比如有的孩子会躲在墙角一整天,有的孩子在争执之后用头撞墙,等等等等。妈妈当时就想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小孩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就四处奔波到处求人,后来孩子被一个社区学校接受了,妈妈也开始了陪读生涯。她会每天坐在教室最后面,带来很多零食和玩具,希望同学们能跟自己的孩子聊一句,或是玩一玩。

这个男孩长得五大三粗,下手没轻没重。比如他很想跟你玩儿,可能只是准备摸一摸你,但出手却是啪的一掌,被打到的同学就哭。这样下来,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一起。不仅如此,男孩的有些举动连老师也不太能接受。比如上课的时候,他就会伸手想要摸摸老师的脸啦摸摸老师的腿,想亲亲老师。虽然我们知道他只是想表达对对方的喜爱。

就这样,妈妈一直陪读到了四五年级,老师说你现在要放手了,不能让孩子再这样下去了,妈妈只好照做。

没有陪读的第一天,孩子走路去学校,她就默默跟在后面小孩的身后。白天孩子上课,她在家备课,把当天学校要教的内容从头到尾背一遍,孩子晚上回来她再教一遍。为了锻炼男孩的记忆力,妈妈送他去学萨克斯。她担心扰民,就带孩子到室外练习,还会给周围邻居送礼。

就这样一个有阅读障碍和轻微自闭倾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大概保持在中等名次,萨克斯也吹得特别好,这其中妈妈的付出可想而知了。

孩子爸爸呢?爸爸最开始的时候就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于是回东北开公司了,妈妈、孩子,与爸爸两地分居。对爸爸来说,这个儿子只存在于寒暑假。

这就是我要分享的故事。其实我发现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母亲的陪伴和付出是自始至终的、无微不至的,相应的牺牲也很多。而父亲,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

虫安:消亡的人生不要自我感动

虫安

大家好,我是虫安。今天分享的故事发生在大约年,那时候我在牢里蹲,认识了一群职务犯,就是落马官员。其中有一位跟我关系蛮好的,我叫他老陈。老陈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曾经是某地的*法委书记,正处级官员。老陈这个人挺感性的,讲得好听叫感性,讲得不好听就是脾气臭,一天到晚脏话连篇的,在文教职务犯群体里面显得特别格格不入了。

其他职务犯当然看不惯老陈的脏话连篇,就去举报他。《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是有文明礼貌规范要求的,对于职务犯呢,所谓惩罚处理就是当众检讨一下。老陈就写了一个很反叛性的检讨。他先找了一本《新华字典》,在字典里翻到脏话中的两个字,把字义读了一遍,然后再读他的检讨。检讨大概的意思是,脏话中这两个字是最伟大的器官,它们繁衍了人类,而人性至恶,竟把最肮脏、最羞耻的意义施加在这么伟大的器官上。最后老陈说我要反省,不再用这两个字来骂人了,我要用它来赞美!第一个就要赞美小张警官,赞美他工作认真。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写,老陈回答了两点。

第一点,他说我们每个人精神上的欲求大致相同,就是寻求认可。可能表现的领域不一样,实现的方式不一样,但大的框架是一样的。当你置身在群体中,可能犯了什么错误,也可能你本身不存在什么错误,可能就是别人看不惯你,当这种群体性压迫到来的时候,你先不要想着自己改,而要想着自爱,就像精神病人呓语一样在心里反复默念“老子就是天王老子”,之后再改。如果你在那个当口改,对不起,你不仅得不到他们的认可,而且可能还会从此被人忽视甚至看不起。人性就是这样。

第二点,他说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可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混得还不错,在这样的顺境中你要自省。平常骄傲一点,表现夸张一点都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自我感动。这个道理我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老陈说,人是一个消亡的过程,乐观、正能量是有,但消亡的过程是肯定的。在这个消亡过程里,时间无疑是最大的敌人,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中消失,时间俘获了一切。如果你这么自我感动,那么到最后你交付出去的时候是不是很可惜呢?

老陈的第二个观点目前我还没有感悟透彻,但第一个观点我印象特别深,因为我写文章遇到过这样的情境。我在网易发表文章,大部分人很认可,还有一些声音说这种题材弄一两篇写写行了,几十篇像什么样子?但我还是会写,会以老陈的赞美方式说,我不仅要写,还要反复写,写反复。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谢谢。

关*:写故事的人可能不擅长讲故事

关*

大家好,我是关*。正好我能接着虫安的故事里他还没有完全悟透的道理说。因为我身体的原因,从小到大各方面都会比同龄人慢一拍,不过后来好像活得还挺自由自在的。很多朋友,包括亲属会用一个我特别不喜欢的方式赞美我,说“你真的自强不息啊”。自强不息?我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阶段,觉得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或者克服了什么。可能这个就是虫安故事中老陈的说法——不要自我感动。当然也不需要自我贬低。

我没有带什么故事来,但今天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呢?台上六位,有三位已经不在“人间”栏目了,然而今天又是“我在人间讲故事”(活动主题),很奇妙了。(笑)

还有一点,我觉得多数写故事的人本身可能不擅长讲,如果擅长的话,其实在饭桌上或者在别的地方已经充分表达过了吧。

索文:不是油腻的中年,是故事发酵的中年

索文

关大最后的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真的不喜欢讲,我喜欢写。因为对笔者而言,写文章是很私密的一件事情,会自己慢慢地写,反复地改,一遍两遍……

昨天在书店翻看了坂本健一的《今日店休》,书里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少年时光的一些趣事。大概是初中的一个暑假,那个暑假我没有回乡下,但是院子里所有的小朋友都出去了,没人陪我玩,我姨当时在一家阅览室做管理员,我就去她那借书看。

那个暑假对我影响蛮大的,因为我接触到了许多跟《小飞人三部曲》完全不同的书。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厉害了,故事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