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小坚因为高血压,医院看病。在检查时,他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这下爸爸妈妈又很紧张:心动过速是不是就是心跳太快?为什么孩子好端端的会心跳太快?医生仔细分析了其他检查报告,又详细询问当时情况时发现,原来他是从一楼门诊大厅一路跑到三楼心电图室,所以才会出现心动过速,这是虚惊一场呀。但旁边另一个家长却说,他的孩子几个月前也是偶然被发现窦性心动过速,当地医生都说没事的,也就没有去管,几个月后才发现原来孩子患有甲亢。
心电图的报告结论多种多样,看上去也特别难懂,到底哪些是正常的,哪些需要治疗呢?
窦性心动过速
儿童高于他的年龄组窦性心率上限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是宝宝在接受心电图检查时,常常出现的报告。
有些人会觉得只要是窦性都不用担心,也有一些家长会非常紧张。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窦性心动过速都不是疾病的体现,但也是需要仔细鉴别的。
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都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后窦性心律就会明显下降,一些年幼的孩子因为害怕心电图检查,在检查的时候哭闹不止,也会使心率明显增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发热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等体温正常以后;心率也会恢复正常范围。
哪些窦性心动过速需要警惕呢?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有时也会伴有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根据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鉴别;甲亢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另外,失血、脱水也会伴随着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是休克前期的一个警告信号。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起搏点游走,就会引起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哦。
人的正常心率是窦性心律,是由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发出冲动,如果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起搏点游走于窦房结头、体、尾部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房结内游走心率局限在窦房结内,心电图表现P波始终直立,只是形态高低以及频率的变化。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产生的机制可能是某些抑制因素(如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或药物影响),使窦房结内频率较快的部位受到了抑制,此时频率较慢的部位开始工作。当这些抑制因素去掉之后,频率较快的起搏部位又恢复了其起搏功能,频率较慢的部位又受到了抑制。这样循环下去,使窦性心律时快时慢,P波形态也发生变异,形成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一般情况下,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没有症状产生,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在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之后,不需要治疗。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家长们,甚至一些非心血管专科的医生,在刚开始看到这个诊断时,都会非常紧张;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是生理现象,对此不够重视,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其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跟其他的心律失常一样,都需要仔细的鉴别。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是由于右束支远端纤维受损所致,而室间隔及右心室的除极正常。
对于新发现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应该详细检查可能导致的原因,如先天性心血管病(比如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和肺梗死等;罕见情况下也可能是肺部疾病影响到右心室。如果患儿存在晕厥等症状,特别是合并其他传导阻滞时,则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
部分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存在孤立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它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一般来说没有临床症状,在排除以上所说的器质性疾病后,不需要进一步的特定治疗,定期查心电图随访就可以啦。
儿童心电图,看似简单却又千变万化,特别是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诊断,仔细鉴别非常重要。
浙大儿院心内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