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乌蒙山深度贫困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以至贫困群众看病远、花费高的实际,双管齐下打通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最近一公里”。
近日,医院见到老厂乡托基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邓兰英时,她刚好于前一天做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在县城扶贫工厂打工的女儿李章飞,谈到母亲发病时没能在身边时,仍感到很后怕。“当时我妈的情况是喘不过气来,胸闷,因为家住得太远,当时很是着急。”
据悉,59岁的邓兰英得的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个和时间赛跑的突发性疾病,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的两小时。老厂乡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出行十分不便。邓兰英发病时正在地里干活,从她家出发要想在两个小时之医院,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家人立刻把邓兰英送到了会泽县老厂乡卫生院。在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医生检查发现了病因,及时进行了药物溶栓处理,随后将患医院,为下一步救治创造了条件。
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内科主任赵文正说,医院的急救电话及上传的心电图后,确定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于是胸痛中心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在上级帮扶专家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历时不到半小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成立心脑血管救治站,医院成立胸痛中心的作用十分凸显,让邓兰英这样的山区群众在突发疾病时得到了最及时的救治。住院5天后,病情得到控制的邓兰英顺利出院了,女儿李章飞到收费窗口办理出院手续。
由于当时邓兰英情况比较急,李章飞出门的时候并没有带够钱。但是让李章飞没想到的是,医院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胸痛患者开设的“先诊疗后收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同时也让邓兰英这次的手术并没花太多的钱。
针对我市卫生医院一床难求、乡镇卫生院甚至医院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曲靖市卫健委和医保局等职能部门找准病根,一方面在强基层、补短板上下功夫。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万元,完成7所医院的提质建设达标工作。同时,开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评价和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医院建设试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等9项措施,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医保政策,医院报销比例不同的标准,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就诊。
如今,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不断壮大的医师队伍,以及明确的政策引导,让分级诊疗成为可能,也让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是“中转站”,而真正成为农村群众的“舒心港”。
“群众需求就是我们的整改方向,改什么群众说了算。”曲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督查员孙川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曲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基层、补短板,打通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医路上的“最近一公里”,让贫困人口就医真正实现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作者:本报记者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