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黑龙江老家一个朋友的电话,他姑父今年70岁,突发急性心梗,医院医院抢救。
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按照制度要求,先给挂瓶输液后,没有进行其他相关的病情检查和采取急救措施,而是对患者进行核酸检测。
不知是因为病情突然加重,还是因为核酸检测的刺激,患者突然去世。
由此笔者想到一个问题,疫情期间,如果突发疾病,到底是应该先抢救还是要先做核酸检测?
北京疫情再度升级后,外省市也都更为加强防疫工作,查堵疏漏,政令法规非常严格,力度很大。
医务人员此时按照规定来执行,似乎也没什么错,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抗疫防疫,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可突发危重时,生命健康威胁已经摆在面前,是否还要严格按照政令和流程去做?急性心梗这样的突发重症,随时有生命危险,等得了流程走完吗?
况且,当地目前没有新发病例,北京的疫情也未波及到黑龙江,当地医务资源承载力充足,这个时候能否可以坚持下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呢?
或者,在未出现此事件之前,医院,是否应该就此类事件作出预期前置,并制定相关的流程。毕竟。医院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突发重病,都这样处理,那......
笔者在网上看到,医院实际已经做了预期前置:医院疫情期间内科急诊攻略中,心脏中心主任李效华就谈到:疫情期间,就医急诊的患者需要住院抢救的,先收住院,抢救与核酸检查同时进行,不会影响急诊急救。
而在今年4月24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进展”第49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赵昱辉谈到针对抓好防疫同时做好正常诊疗的八条意见时,也强调了“加强急诊急救患者收治问题。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职责定位,落实首诊负责制要求,对于就诊的急、危、重患者不推诿、不拒收,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在科学论证、充分做好防控防护的基础上,开辟绿色通道,抢先抢救生命。
希望大庆市的做法能够得到同行业的借鉴和推广,希望黑龙江省的政策在基层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和科学的实施。
笔者发本文并非意在指责,去世病人家属也没有追究的打算。所以本医院名称。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已经非常的辛苦。
只是想说:特殊时期,不能因噎废食,顾此失彼。
欢迎珂宝留言。
我们一起记录生活,分享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