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头上戴的是没有红五星帽徽的军帽,身上穿的是仅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的军装(最早时甚至连胸章都不佩戴)。
除此之外,志愿军将士身上还少了一样我们熟悉的东西-“绑腿带”。
在我的印象里,人民军队似乎与“绑腿带”有不解之缘,“绑腿带”是我军将士着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可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绑腿带”却突然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老照片抗美援朝“绑腿带”又称“绑腿布”、绑腿条”,顾名思义,是用来绑腿的布条、布带子。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劳作、狩猎时打绑腿,用来保护脚踝和小腿不被荆棘树枝划伤。
不知在何年何月,“绑腿带”走进了军营,成为了士兵们行军打仗时必不可少的一件小装备。
有人要问,我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绑腿的?
翻遍军史,你也许都不会找到答案,与军旗、军装相比,“绑腿带”毕竟只是个小物件。
不过,我倒是在一些老红军的访谈中听到过他们对“绑腿带”的记忆。
据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老红军回忆:“南昌起义的时候,我们这些人穿的都是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帽子上的帽徽还是‘青天白日’”。
“后来,我们把‘青天白日’帽徽扔掉了,衣服穿破、穿烂后,我们也不穿国民党的衣服了。”
“毛主席、朱总司令改了许多国民党部队的‘老规矩’,但是,用‘绑腿布’绑腿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老红军说:“那时候我们红军穷啊,队伍里穿什么衣服的都有,只有绑腿布是一样的。”
为什么“绑腿”这个习惯能够被保留下来,而且基本保持了“制式化”统一。
老红军说:“绑腿费不了多少布,容易搞到,也容易统一,绑上绑腿带以后走路腿不疼,除此之外,绑腿带还有不少别的用处。”
“后来参加红军的战士也都跟我们一样打绑腿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南昌起义部队也许是我军最早统一打绑腿的军队。
打绑腿带的我军高级将领老红军自豪地说:“新战士入伍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打绑腿。”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老红军战士还能清晰地记得打绑腿的要领和细节,比如:
绑腿的布条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一般以1.5米到两米长为最好,布条一端平头,一端分叉成两股;
打绑腿的第一步,首先要保护好脚踝和脚腕;
布条先要从脚跟那里绑起,然后绕着小腿往上绑,每转一、两圈要翻一个面;
一直绑到膝盖下方后改为平绑,最后将分叉端打平结固定。
怎样才算合格的绑腿,这也是有标准的:
不能太松,否则容易散开;也不能太紧,否则小腿血液循环不顺畅,可能适得其反。
总之,新兵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国民党军队里,“绑腿带”就是“绑腿带”。
可是,同样的一段布条,同样都叫“打绑腿”,在红军那里就不一样了。
我军的绑腿带“无所不能”,布条背后满满都是智慧。
老红军战士说:“我们的绑腿可不简单,我们都叫它‘万能绑腿带’”。
首先,打绑腿能够保护脚踝和脚腕,降低小腿部的疲劳感。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别说机动车,就连马也没有几匹,行军打仗,战士们全靠两条腿。
而国民党军却有汽车,有军马。
因此,很多时候,战士们要跟敌人的四个轮子、四条腿比速度,比高低。
打上绑腿,就可以阻隔血液过度、过快地涌入小腿,从而降低腿部肌肉的乳酸水平,进而减轻小腿肌肉的酸痛和疲劳程度;
其次,打上绑腿,虫、蛇、荆棘便伤不着战士们的小腿;
第三,战争年代,行军、打仗,受伤是难免的事情。
一旦负伤,绑腿布又有了新用处。
战士们可以临时把绑腿布充当绷带,或者当三角巾固定受伤的肢体;
第四,两根木棍(或者两根树枝),加上几条绑腿布,战士们就可以做出一副简易担架;
第五,遇到陡峭的崖壁,解下绑腿布,战士们就有了攀岩绳,这种“攀岩绳”虽然不如专用的攀岩绳那么美观、专业,却特别实用、方便;
第六,需要的时候,红军战士的绑腿布还能够充当捆绑绳索,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就用一条绑腿布捆绑过三个俘虏;
第七,红军长征路上,因为缺少摆渡船,战士们曾经砍下竹子、树干,用绑腿布捆绑成竹筏、木排,成功强渡金沙江;
第八,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曾经用绑腿布把几颗手榴弹捆绑到一起,临时做成“集束手榴弹”,数次炸翻过日本鬼子的坦克、装甲车。
除了上述用处之外,“万能”的绑腿带还有更多你我想象不出的用途。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我军指战员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一条绑腿布的功能、用场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虽然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布带,却被我军指战员视为宝物。
遇到上级命令“轻装前进”,指战员们会丢弃被子、用不上的所以物件,却不会舍得丢弃绑腿布。
因此,绑腿布是有名的“红军三宝”之一,其余两个宝贝分别是棍子和盆子。
那位红军老战士说:“两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就是靠两条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进程中,如果要给军用装备“论功行赏”的话,“万能”的绑腿带功劳着实不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军进行过许多次装备更新,但绑腿带却一直没有被彻底淘汰。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指战员还在战斗中普遍使用绑腿带。
老照片对越自卫反击战可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志愿军将士却不得不暂时放弃使用绑腿带。
“万能”的绑腿带也曾经让人心酸。
综上所述,在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几十年发展历程里,绑腿带看似不起眼,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当志愿军将士踏上朝鲜半岛,与世界头号强敌美国军队对阵时,绑腿带的弊端却开始显现了出来。
绑腿带曾经深受广大指战员喜欢,在朝鲜战场,还是那条绑腿带,却成为许多志愿军战士的噩梦。
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听听一位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是怎么说的。
这位老战士当年隶属于志愿军第九兵团,参加过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之战后,老兵所在的那个班伤亡惨重。
全班9个战士,有3个战士牺牲在战斗中,却有6个战士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其中就包括这位老兵。
在雪地埋伏三天三夜后,战士们终于等来了溃逃而来的美国兵。
可是,当连长发出冲锋命令时,老兵与其余5个战士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他们打了绑腿的双腿已经被冻僵了,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任凭怎么使劲,就是不听使唤。
战斗结束后,老兵从医生那里得知。
因为绑腿条紧绷着小腿,致使血液流通不畅,再加上接近零下40度的极端气温,他们的小腿冻坏了。
不少的战士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冻伤两腿,造成永久性的肢体残疾。
除了有别于国内的极其寒冷的自然环境之外,另外一个情况也是志愿军战士们从未遇见的。
与我军将士以往任何一个对手相比,美军的装备更先进,双方交战更激烈,也更残酷。
刚刚入朝参战那个阶段,志愿军沿用了以前对付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的老一套战法,大穿插、大迂回,伏击、包围,围城打援。
志愿军很快发现,美军远比日军、国民党军难对付得多。
他们的机械化程度极高,后勤保障充裕、及时;
他们的陆军和炮兵似乎有打不完的子弹和炮弹;
他们牢牢把控着战场制空权,他们的战斗机、轰炸机几乎会在每一场战斗中出现,就像头顶上飘忽不定的幽灵;
尤其是,他们大量使用了“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器”等残暴至极的恐怖杀器。
“敌变我变”,志愿军迅速调整了对敌战略、战术。
于是,夜战、近战、干净彻底的小型歼灭战等战术方法应运而生,并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抗美援朝老照片然而,志愿军战士很快又发现了美军一个作战特点:
当美军处于守势,或者他们的常规火力压制不住志愿军之时,美军经常会使用“凝固汽油弹”、“白磷弹”这样恐怖的东西。
美军甚至会投放这些炮弹“清除”打击他们认为可疑的目标。
所谓“凝固汽油弹”其实就是装有凝固汽油的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时能产生°C左右的高温,炮弹内装有汽油和其他化学品制成的胶状物。
凝固汽油弹一旦爆炸,马上就会在弹着点形成熊熊的火焰,并在瞬间向四周溅射。
更可怕的是,这种炸弹燃起的火焰能粘在石头、地面、树枝等物体上长时间地燃烧。
即便在水中,这种凝固汽油弹的威力也丝毫不减。
美军往凝固汽油弹里添加钙、锶、钡等活泼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释放出大量的氢气,照样会发生猛烈的燃烧。
志愿军战士发现,这种炸弹产生的火特别“邪门”,水泼不灭,土盖不住。
一旦沾上火,战士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原地打滚,希望用这种办法灭火。
可是,这样做不仅灭不了火,反而会把凝固汽油滚得全身都是,继而全身是火。
战士们采取的另一个自救措施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脱去着了火的衣物。
这个时候,战士们小腿上的绑腿带反而成为极大的麻烦。
因为绑腿布容易被点燃着火,如果不及时除去绑腿带,火势会沿着绑腿迅速烧遍全身。
而绑腿与腿部缠绕过紧,很难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迅速解开。
这时,绑腿带这个曾经的行军利器成了夺命之物。
另外,在救治伤员的时候,绑腿带再次成为累赘。
解开绑腿带时,不管医护人员如何小心,都让伤员痛苦不堪。
因为绑腿带,伤员们平添了许多痛苦,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伤亡。
不少志愿军战士在浑身着火的情况下会做出极其悲壮的事情。
他们浑身带火扑向敌人,向敌人发起最后、也是最悲烈的冲锋,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众所周知,战斗英雄邱少云就是牺牲在美军凝固汽油弹引起的大火中。
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以极其顽强的毅力、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始终坚守在潜伏点,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了应对这些战争中出现的新情况,志愿军总部要求各部队暂时停止使用绑腿带。
可以这样说,在最大限度保护战士们的生命安全这个大前提之下,暂别绑腿带是志愿军一种无奈的选择。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是当时条件下的权宜之计。
让人欣慰的是,“绑腿带”也给我们带来欣慰。
那么,绑腿带是不是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不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军更新装备的频度越来越高,更新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解放军战士虽然不再使用旧式的布质绑腿带,但是,却有更好的替代装备,或者将绑腿带的功能分散在一些新装备中。
比如,专业军靴已经替代了草鞋、布鞋和胶鞋,并兼具了绑腿带的大部分功能。
训练中的解放军战士新式军靴更具有防刺、防滑、保护腿脚等功能设计,不会对血管形成压迫,同时兼具透气性和舒适性。
行军、训练或者作战时,战士们可以将裤腿扎进战靴的护帮内,起到保护小腿的作用;
我军为每个战士都配发了包括小型急救包在内的单兵装备,里边消毒药品、包扎用品等等一应俱全,不再需要拿绑腿代替绷带;
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除去一些特例外,解放军战士不必再用绑腿布攀岩、用绑腿布绑担架,也不再需要布条捆绑俘虏,或者用绑腿布自制“集束手榴弹”。
要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健步走上了现代化强军之路。
我陆军部队实现了机械化、摩托化,行军、打仗不再仅靠一双“铁脚板”。
不夸张地说,绑腿带见证了我军的成长,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它陪伴我军指战员一起经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万里长征和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
它是我军的行军神器,它的存在减轻了战士们的身体痛苦,关键时刻甚至拯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小小一条绑腿带也让我军指战员的聪明才智得到无限的发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小小的绑腿带也曾给我军指战员带来不小的伤害。
每每想起那些悲壮的情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心疼、心酸。
让我们感到欣慰地的是,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绑腿带的功能逐渐被更多、更好的装备所取代。
训练中的解放军战士以后,还将有更多老装备陆续走进博物馆,人民解放军的综合战斗力也必然会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而进一步加强。
重提绑腿带,不是单纯的怀旧,更是对它背后那段历史的回顾,并借此表达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