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美国人在东北散步
TUhjnbcbe - 2025/2/11 17:30: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保罗·萨罗佩克是个一直穿越边境线的人。6岁那年,他就跟随父亲从美国搬到墨西哥,此后他一直生活在边境:地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他曾经是个记者,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但后来,这些变得都不再重要,年开始,他从埃塞俄比亚出发,一路穿过非洲、中亚和南亚,并在年底到达中国。他在中国走了两年多,接下来,他还要一路走去美洲。他已经走了超过十万公里。

年11月中旬,我从北京去往辽宁,在刚刚下过雪的省道上,和保罗一起每天行进20公里。10年的徒步看似宏大,但进入每个日子,就像保罗所说,没什么大新闻。一直都没什么大新闻,就只是走,放松,和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微笑、搭话、建立关联。

文|李雨凝

编辑|槐杨

11月15日-19日北京-本溪县,阴?

得知真要出发去和保罗徒步时,我焦虑地啃掉了右手拇指上最后一块好皮。

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徒步,甚至说是野外拉练也不为过:在11月的深秋去到东北,然后平均每天在户外步行30公里。

时间倒回到5个月前,采访原本应该发生在北京,故事主人公名叫保罗·萨罗佩克(PaulSalopek),一个63岁的美国人,年从非洲埃塞俄比亚一路走来,在年年底到了中国。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按照地理学家胡焕庸画出的瑷珲-腾冲人口分界线,从云南出发,在年6月抵达了北京。

保罗的故事在《国家地理》上连载。这是他名叫「重走伊甸园」计划的一部分,他想要以此致敬百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第一批人类。至于徒步最后的终点,是南美洲一个叫火地岛的地方,那里是人类足迹的尽头,他要翻山过海,完成文明的闭环。

「这是一场慢新闻的实验,」保罗在专栏的开篇里说,村民、游民,还有小商贩,一路上的小人物是他记录的对象。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他的步速是每小时5公里,「如果我们放慢脚步,细心观察,也许就能重新发现我们的世界。」

他曾经在夜晚跳下非洲如银如雪的沙漠小山,也曾在白天走过中亚的瓦罕走廊,衣服和皮肤都冻在了一起。他呈现出一种在中国社会难得看到的活法,异域和探险让他的人生像是循规蹈矩和普通的反义词。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这个采访应该会在午后开始,我和保罗边漫步北京边聊,还可以和时下流行的citywalk结合,以另一种视角重新看待我们在此地的生活。

不过,当我得知保罗也不急于离开北京时,采访就变得「灵活」起来。他原本计划在北京呆一个月,但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没离开。实际上,按照保罗的原定计划,他早该在年就完成整个「重走伊甸园」之旅,但他一路走走停停,加上沿途各种状况和意外,这场旅行至今持续超过10年,还在继续。可见计划赶不上变化,延宕才是旅行者永恒的主题。

到了11月,我再次联络保罗,得知了他已经离开北京,出了山海关,正向着辽东半岛腹地前进。「你最近走到了哪里?」我问。

半天后,保罗回复我了一串英文,里面夹杂着几个拼音乡镇名,但我一个都没听说过。他很快又发来一张截图,「我们下周大概会到这里。」

本溪。但不是我知道的本溪市,是本溪市下辖本溪满族自治县。保罗又发来一段视频——前些日子沈阳下了大雪,他顶着一头雪走在浑河边。

仿佛是野外求生,这可不是什么常规的「citywalk」。我把视频分享在工作群里,还有编辑注意到了他画面里背的小包,「这肯定放不下10年的东西。你去问问,万一有后备车呢?」

很快,保罗又来了回复,他很严肃:「没有后备车。并且,我们现在每天都要走30公里。」

过了一周,我凑出一套装备,跳上了北京开往本溪的G次高铁,用一天多时间走过了保罗用3个月走出的距离。等到达本溪县,我和保罗还没有敲定的事情只剩下两个,一个是见面时间,另一个是见面地点。都市人习惯于靠这两大坐标生存,但对于第一个问题,保罗的回复是「下午」,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说,「嘿,没有这种地点。你直接来就好。」他继续发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美国人在东北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