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喱皇
编辑:奶牛
生产我国蛇伤治疗领域唯一特效药
赛伦药业成立于年,是国内专注于抗血清抗毒素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属医药制造业。据公司自述,公司在抗血清相关急救药品的研发上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主要产品集中于蛇伤治疗、破伤风治疗及狂犬病治疗领域。其中,蛇伤治疗领域产品为国内蛇咬伤治疗独家特效药,相比其他替代疗法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另外破伤风治疗领域产品中也包括独家生产的产品。与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一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医药经销企业,并采用了药企常用的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
二次IPO申报、三家保荐机构“接力护航”
赛伦生物曾于年2月登陆新三板。年7月,提交了IPO辅导备案登记材料,接受申万宏源的辅导。随后年8月,公司选择在新三板摘牌。令人意外的是,在科创板注册制推出前夕,已经合作了近1年半的保荐机构申万宏源却选择与塞伦生物分手。年1月,赛伦药业终止辅导。
年2月28日,赛伦生物与海通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在海通证券协助下,赛伦生物于年5月正式申报科创板。但经历了三轮问询后,年11月赛伦生物最终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终止了上市进程。
近一年后的年9月,赛伦生物更换保荐机构卷土重来,在方正证券的保荐下年11月第二次申报科创板,再次经历了两轮问询后,终于将于8月11日迎来上市审核。
独家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发展任重而道远
得益于85%左右的综合毛利率,公司年收入仅为1.85亿,净利润达到了6,.38万元,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收入规模较小,一方面,本身蛇咬伤治疗领域的市场本身较为小众,另一方面,发行人的产品市场认知度也不高。近年来,发行人核心产品的产销量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增长。
对此,发行人解释道,在年《蛇伤共识》出台前,我国对于毒蛇咬伤的治疗尚未形成共识意见或通行做法,对抗蛇毒血清用于蛇伤急救必要性的知识宣传尚存在不足,很多地区不理解抗蛇毒血清用于蛇伤急救的重要性,部分地区的蛇伤患者还在依靠传统中医药等手段治疗,此外,一些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也实际存在使用中药治疗蛇咬伤的情形。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和《蛇伤共识》均指出抗蛇毒血清是治疗蛇咬伤中毒唯一特效的药品,同时发行人抗蛇毒血清也是国内独家产品,但抗蛇毒血清并非现阶段国内蛇伤治疗领域的唯一药品,发行人抗蛇毒血清产品目前未形成市场支配地位。可见,虽然发行人宣传自己是唯一特效药,但是实际治疗领域的药物并非发行人一种产品,看来发行人的市场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脸!首次申报三被问“提前备货”收入确认,二次申报差错更正调整
发行人首次申报时披露:“因蛇毒产品涨价提前备货和年末公司仓库改造的原因,报告期各期末,经销商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提前采购备货,导致其存在期末未销库存数量超过了合理库存范围的情况,且回款账期较长。因此,基于经销商模式下收入核算的谨慎性,以及更充分反映产品的终端销售情况及回款风险角度考虑,发行人对经销商期末未销库存超过合理范围的部分,予以调整,冲回销售收入并相应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科目。发行人已按此原则对年进行了收入确认,并按可比性原则对、年度报表进行了相应调整。
可以推测,发行人曾在及年底集中大额发货,并于当年确认收入,但由于经销商库存消化、回款账龄长等数据不合理,发行人首次申报调整了部分收入,具体变现为:“对年、年和年的经销商期末库存进行合理性认定,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经销商期末未销库存超过本年度平均月度终端销量2.5倍的部分,本公司均将其认定为超过安全库存以外的提前备货量,即属于提前发货行为。针对该部分提前备货产品,不确认为当期收入,对应收入确认期间应为以后年度。”简单来说,就是多发的货,发行人自己进行估计,“合理估计经销商库存”将“合理”备货量确认为发货当年,超出“合理”的部分于以后年度确认。
首次申报的上市的三次问询过程中,审核人员的火力一直集中在“提前备货”问题上,问题的焦点主要为相关行为商业逻辑及会计处理的合理性,最后发行人没有抗住压力,选择了撤材料。
第二次再次申报时,发行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处理,改为“应以与具体经销商的备货约定为基础确认备货产品数量及批次等信息,并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针对上述备货产品,以经销商实际对下游客户发出该批产品的时点作为收入确认时点。”一句话,所谓“提前备货”的发货量都不在发货当期确认收入了,改为在产品实现终端销售时再确认收入,直接推翻了首次的会计处理,打脸之前三轮回复的各种努力。当然,可以推断,发行人首次撤材料大概率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经过审核员审核,最终放弃。
第二次申报后,提前备货问题依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