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新冠疫情看新能源车发展的假焦虑和真恐慌
TUhjnbcbe - 2024/8/18 0:0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开局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直接打断各行业原定计划设想。

延长假期、推迟复工、关门闭户等等…全国进入全面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突来的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汽车产业当前也几乎全线“停工”。外媒预计,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会较上年同期下降30%,2、3月市场也会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低开走势、连续两年“车市寒冬”再加上犹如新生婴儿般脆弱的新能源车行业,让焦虑、悲观双重情绪迅速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否会真的因此遭受重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又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

N1

延期增长短期向好长期稳定

与市场的普遍悲观情绪相反,我们仍倾向于市场稳中增长。

受疫情影响,目前全国85%的4S店已延迟上班,加上消费者足不出户,让交易更加冷清,这个2月可能会成为“史上最差2月”,并有延续至3月中旬的可能,一季度大概率会折在里头。

但悲观尚不至于,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首先,市场停顿不等于市场消失。从历年销售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在1-2月向来是销量淡季,销量一般仅占全年的6%,实际影响相对较小。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消费潜力,很可能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陆续释放,弥补一季度销量损失。且大部分电动车产业链会陆续复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过是一次性、短期的影响。

其次,后疫情时期的报复性消费。疫情下,私家车的安全感会推动犹豫的消费者向前走一步,疫情管控下公共交通受限,加上疫情引发的出行安全大拷问,会刺激部分刚需购车需求提前。2月初,经济观察报联合新浪汽车发起的“疫情对出行影响”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出行上普通人的观念出现了转变,高达84.6%的网友认为疫情之后购买私家车变得更为必要,原因在于因私家车能够给家人带来安全的移动空间。当然,目前与非典时期的宏观条件不同,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新的疫情对于增换购影响并不会太长久。

最后,政策利好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趋势长期不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疫情不会影响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长远发展,作为我国弯道超车利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长期稳定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此外,二季度以后,国家有望推出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尤其在年影响较大的补贴退坡问题方面,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年补贴保持相对稳定,我们推测预计总量最起码与年大体持平或略高于年。

N2

抖音化销车异军突起加速新零售改革

虽然疫情造成了行业一定程度的“假焦虑”,但这并不完全是坏事。经此一疫,汽车从业者在死亡的焦虑中,反而激发出不少关于消费者体验的新思考,例如,抖音化销车大军的异军突起。

危机倒逼改革。春节期间《囧妈》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电影放到互联网上首播,强大的电影发行体系和院线集团最终没能阻止这一可能颠覆影业生态的事件发生。疫情能够倒逼电影业“上线”,就能倒逼别的行业“上线”,车企也是如此。

疫情将大家“软禁”在家,车企经销商们却不能坐以待毙,“线上”成为最容易、最安全触达消费的平台。蔚来和特斯拉的线上直播模式,为众多车企提供了很好的云卖车的案例。因此,“直播卖车”“VR看车”“网上车展”的形式纷纷在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垂直门户上出现。据悉,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等都在筹划“VR车展”或“AR车展”等。

但进行一场线上直播并不难,但是要让用户体验到比线下更优的购车体验,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以上,对于企业的销售模式、售后模式和营销模式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例如销售模式如何做到线上支付、送车到家,售后如何做到线上咨询维修,营销如何做到线上信息精准触达客户等。事实上,现在部分车企已建立新零售部门,更多创新的模式也在快速发展成长中,此次疫情也势必会加速传统利益集团的瓦解、加快传统模式的改革。

“从乐观的方面看,疫情促进了整个行业更为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消费体验。”近日,德勤发表的疫情影响分析报告表示。

N3

能“杀死”车企的只有车企自己

穷则变、变则通。能够淘汰车企、经销商的从来不是疫情,假焦虑的面具下,恰恰暴露出的是其对于自身困局的真恐惧。

真恐惧主要来自于哪几方面?

产品的“不用心”。过去,新能源车企发展靠的是什么?是补贴。即使没有过高的产品技术、销量,车企也稳赚不赔,因此他们并没有把钱用到国家希望的技术研发上,导致在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燃油车存在很大差距。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产品则有更高的要求,丰富的产品功能、个性化定制、高续航能力等,例如本次疫情中,消费者便对车内空气净化系统及产品配备急救包提出了要求。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要求,销量自然不好,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补贴退坡政策让部分车企再也无法有恃无恐,爆发的疫情不过是加剧车企的生存恐慌,无论有没有这场疫情,必然的结局都是死一批,活下来的继续竞争。

经营的“重成本”。传统的4S店销车模式,场地成本、人员成本、库存成本、获客成本、设备成本、配件成本居高不下,动辄上千万的投资,让该模式聚集在一二线城市,难以下沉触达更多市场客户。此次疫情爆发,一方面,4S店短时间无法复工,消费者足不出户,对汽车销量产生影响,但4S店本身负担的场地成本、人员成本、库存成本却没有减少,甚至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北上广深目前承担着返程疫情控制的极大压力,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重成本加一线市场的重创,双重打击下,车企及经销商们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信经此一“疫”,车企及经销商们,必然会对轻视产品研发及重资产运营带来的弊端,有了切肤之痛,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道路只会更加清晰。

一场疫情,带给人类的反思,又何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新冠疫情看新能源车发展的假焦虑和真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