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银行网点越来越少,转型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王新蕾胡羽


  你有多久没去过银行网点了?随着手机银行功能越来越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去银行网点办业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银行网点的数量也在持续缩减。根据银保监会
  那么,银行网点该如何定位?应走向何方?未来会消失吗?近日,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林颂接受记者采访,解读这些问题。


  记者:银行网点精简合并趋势越来越明显,该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林颂: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一书中写道:“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这句话能很好地体现银行网点的现状。


  银行网点精简的背后,离柜业务率走高是主要原因。离柜率指客户通过网上或其他自助渠道等非柜台渠道办理的业务总量与所有渠道办理的业务总量之间的比率,比率越高说明通过非柜面渠道办理业务的客户越多。


  伴随着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移动端用户规模的扩张,银行网点的功能越来越多地搬到网上、手机上,人们对银行物理网点的需求确实减少了。银行需要依据国家战略导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经营发展等因素,合理进行网点布局,在网点数量和价值之间取得平衡。


  记者:近几年,银行网点的布局、装修有什么变化趋势?


  林颂:之前,客户一进网点,看到的首先是柜台。如今,网点里的柜台越来越少,智能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加。银行网点升级后,装修风格也更加整洁明亮、简单大方。以邮储银行为例,传统网点以灰色、木色和绿色调为主,装修升级后,以白色和原木色调为主,添加牛油果绿,让客户感觉到清新亮丽、温情温馨。


  记者:如今,常来网点办业务的客户,以中老年人为主。针对这类群体,网点做了哪些工作?


  林颂:在网点转型过程中,银行既要大力发展线上服务,也要适当保留柜面服务和现金存取设施,让老年群体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为方便老年群体使用,一些智能柜员机可提供展示更直观、操作更简洁的大字版界面。老年人使用自助设备遇到困难,还可以一键呼叫人工服务。


  大多数网点都统一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急救包、轮椅、免拨直通电话等助老设施,设置爱心座椅,开通爱心窗口,完善老年人绿色通道,方便老年客户办理业务。


  一些网点还在扩大移动展业设备应用规模。例如,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全辖网点的移动展业配备率已达到%,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延伸上门服务。


  记者:今后的银行网点将如何定位?


  林颂:网点在建立客户信任,处理复杂交易、高风险业务,为客户提供面对面、个性化服务及服务中高端价值客户等方面依然发挥重要优势,是不可替代的。目前,邮储银行山东辖内共有邮政金融网点余处,这些网点是很宝贵的资源,能够满足客户对现场服务的要求。


  未来,银行网点将去现金化、去交易化,向数字化、内容化、社交化、生态化转型,逐渐成为咨询服务中心、生态圈中心等。例如,有的变身咖啡厅,有的变身图书馆,还有的打造成一家汽车或装修展示厅。在办理金融业务之外,银行网点正在被赋予更多的功能。


  在我看来,一些网点可能成为社交场所。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网点工作人员不仅会为其耐心办理业务,还会给予情感上的关怀。例如在邮储银行,持有邮储银行“金晖卡”的老年人,还能参加不定期的理财沙龙、健康讲座等线下活动。


  记者:网点转型后,网点工作人员有什么改变?


  林颂:网点工作人员也逐渐走出高柜,不再隔着玻璃和客户沟通,而是面对面地交流。大堂经理和柜员融合成为客户服务经理,营业时间内在柜台与大堂中双向流动,既可“走进来”在柜面办理业务,也可“走出去”在厅堂服务。智能设备的增加与岗位职能的融合,让银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温情。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