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展房颤患者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会影 [复制链接]

1#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3/9222141.html

房颤(AF)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和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升高。

已有研究发现,窦性心律患者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左室肥厚(LVH)和ST段压低等表现可提示远期心脏事件风险增高。在房颤患者中,同样可观察到T波倒置现象,但鲜有研究探讨T波倒置与房颤患者预后的关联。

近期,Heart杂志发表了Tetsuma等人针对FushimiAF研究的事后分析,探讨房颤患者T波倒置的预后意义,以及倒置T波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是否因倒置T波的分布、合并心脏疾病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方法

FushimiAF登记研究从年3月开始,纳入了81家机构中通过12导联心电图或Holter检测到房颤的患者共计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衰住院事件。倒置T波包括明确倒置的T波(T波幅值-0.1mV)、以及低平T波(R波≥1.0mV导联中,T波幅值10%R波幅值)。

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的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4.0±10.8岁,女性占比40.4%。持续性房颤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61.0%和61.7%。静息心率为94.7±27.0bpm。室内传导阻滞、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4.7%和41.4%。相比无T波倒置的患者,T波倒置的患者年龄更大(75.2±0.3vs73.2±0.3岁)。除高血压外,基线状态下大多数合并症在T波倒置患者中患病率明显增高。此外,除心率≥次/分和J波外,大多数ECG异常表现在T波倒置者中更为多见。在平均5年的随访期间,纳入患者1年内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为5.7%,3年内为13.4%,5年内为19.3%,8年内为27.4%。T波倒置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次要终点事件方面,心源性死亡、心衰住院事件在T波倒置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但两组间心肌梗死发生率无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既存心衰、冠心病、左室肥厚或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中,T波倒置并未带来远期风险的显著增加。但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基线临床特征和基线心电图的其他异常表现后,T波倒置可以与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衰所致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显著增加相关(HR:1.23,95%CI:1.02-1.49)。例患者(15.7%)在前壁导联检测到T波倒置,例患者(19.8%)在下壁导联、例患者(26.6%)在外侧导联检测到T波倒置。在T波倒置分布区域不同的患者中,未发现终点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

本研究发现:存在T波倒置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但是在有心衰、冠心病、左室肥厚、室内差异性传导的患者中,T波倒置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并不明显。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房颤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提示可能存在冠心病;房颤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率高于95次/分,或可将死亡率提高5倍以上。还有研究提示心率大于80次/分与全因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增加相关。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较除极缓慢,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房颤患者的T波倒置反映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脏负荷,虽然可能不会立即出现明显的心脏病变,但随时有可能表现为突发事件,导致后续的心脏事件。考虑到存在心衰或者冠心病的既往史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干扰,相关敏感性分析中排除了既往合并心衰或冠心病的患者,仍然发现T波倒置是后续心脏事件的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有相关心脏病史的患者,T波倒置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无论是否存在T波倒置,这部分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高。这也提示临床医生:T波倒置可以作为普通房颤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快速筛查工具,但是否可以应用于已知既往有其他心脏病史的房颤患者的风险分层,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在正常人群中,某些导联(如V1、V2、V3和aVR)有时也会出现T波倒置,不一定有临床意义,相比之下,如果是V5、V6导联出现T波倒置,临床意义更大。因此,窦性心律下,出现T波倒置时,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