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识读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痤疮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


  心电图的识读,不仅在临床中是重要医技,也一直是医师考试的必考部分、难点内容。本文就考试大纲中涉及的部分心电图知识,图文并茂呈现给大家,以帮助大家更直观地学习与记忆。


  一、胸导联


  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将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正极与放置在胸壁一定位置的探查电极相连。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典型心电图


  1.P波 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有时可有切迹,但切迹双峰之间的距离0.04s。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时,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逆行向心房传导。


  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的距离Ⅰ0.04s,提示左心房肥大;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常表示右心房肥大;低平无病理意义。


  2.P-R间期 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受年龄和心率的影响,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较长。


  3.QRS波群 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V1导联VAT0.03s,V5导联VAT0.05s。QRS波群时间或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及预激综合征。


  Q波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正常情况下,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


  4.S-T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洋地*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


  S-T段上抬超过正常且弓背向上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下的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S-T段上抬亦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室壁膨胀瘤。


  5.T波 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


  6.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常情况下,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正常心电图


  三、心肌梗死


  心梗部位

 


  四、窦性心动过速


  (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P-R间期0.12~0.20s。


  (3)心率~次/分钟。


  五、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


  (1)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


  (2)QRS时限常≥0.12s。


  (3)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六、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的房性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s。


  (3)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


  (4)代偿间歇不完全。


  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早搏,频率~/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3)ST-T无变化,或发作时S-T段下移和T波倒置。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之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