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普大讲堂开讲」
(通讯员任依萱摄影产启斗)发现有人出现意外伤害、甚至是心源性猝死,第一时间在场的目击者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12月10日,医院(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该院将面向社会、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免费培训急救技能,真正让“第一目击者”成为“最早施救者”。
在“12·7”钟家村地铁站“生死救援”中,医院护士王雅琪在乘客发生猝死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并及时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护士杨欣则正确操作地铁内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联手成功挽救了年轻生命。
在当日下午武汉地铁组织的“地铁好乘客”表彰暨急救技能培训活动现场,医院党委副书记、心血管内科教授余锂镭介绍,中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而言,若在4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治,其成活率可达30%-50%;如超过10分钟,脑细胞就会不可逆性坏死。而90%以上医院以外,专业医护人员很难在“黄金4分钟”内到达病人身边。此时,第一目击者的及时施救就显得无比重要。
医院一直是国内“目击者施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王高华院长表示,急救强调第一地点、第一时间、第一目击者施救。从年以来,医院就在全院职工中倡导“目击者施救”,并大力普及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该院医护人员常年定期接受心肺复苏术、电除颤、伤口的包扎止血、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方法培训。在院内外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都可以熟练施展这些急救技能,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医院还通过义诊、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入到省内多个社区乡镇,以多媒体教学、模型演练等方式,对普通民众开展积极技能培训。
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年以来医院已有30多位医护人员在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见义勇为,成功挽救众多突发意外的患者生命,并形成了“医院、一院好人”医院文化。
针对更多公众、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在遭遇院外急救无从下手,对徒手心肺复苏掌握不规范,对AED等救命设备“不会用”的窘境,王高华院长表示,医院从即日起,接受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单位的集体报名,为驻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培训急救技能,尽可能培养更多能抢救生命的“第一目击者”。有培训需求的单位可联系医院护理部,-转。
当天下午,医院护理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培训小分队,对30名地铁员工开展急救技能现场培训,也拉开该院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