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监利退役军人风采枪林弹雨善其事战火纷 [复制链接]

1#

「来源:|监利人杂志ID:JLR」

老兵近照

枪林弹雨善其事战火纷飞利其器

王保垓

年6月18日下午,中越边境麻栗坡正进行着一场持久而激烈的恶战。战场上,一发发炮弹落在解放军阵地周边,发出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灰尘、烟雾、弹片铺天盖地,遮天蔽日,一束束火光射向对方山头,残酷的战斗使阵地颤抖,使山谷血流成河。在解放军战士们的机枪“嘟嘟”声与炮弹地毯式攻击下,负隅顽抗的敌军阵地传来了阵阵哀嚎,敌军阵地顿时乱成一锅粥,战场也出现短暂的停歇。就在这时,时任总参工程兵团(部队)四连代事务长杨建华,率领13名给养班战士立即从与阵地相隔几十米的匍匐地爬起来,背着为前线战士准备的沉重的饭菜,快速向阵地跑过去。

“杨上司,你们快卧倒,快卧倒……”在前线战士们一阵急切呼叫中,听到战友们高声疾呼,给养班战士们也都顺势把运送物质紧紧地抱在怀里,扑面伏下,以保障前线战士的生命粮。随着一发划着令人生畏火光的炮弹在给养战士们身边呼啸而落,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尘土飞扬,烟雾迷蒙。伏在地上的战士们顿时被一层厚厚土沙粒与石块覆盖,连忙相互呼叫着战友们的名字。杨建华趴在地上一边拍拍自己身下的榨菜缸上的灰尘,一边大声喊道:“同志们,注意隐蔽,为了前线战士们能得到能量补充,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事务长,快点,河南小李受重伤了……”杨建华在炮火烟雾的掩护下,朝声音匍匐前行,只见小李头顶被飞流的炮弹弹片划了一个深深的大口子,一股鲜血从伤口喷涌不止,染红了衣襟,染红了身边土地。几名战士匍匐在小李周边忙碌着,看着小李那紧闭的双眼,微微抖动的唇角,战友们的双眼模糊了,轻轻呼唤着受伤战友的名字,只见那鲜血一股股顺着脸庞流下来。战士们连忙从急救包里抽出绷带为小李战士包扎了伤口。

老兵戎装照1

炮火继续不停轰鸣,硝烟弥漫,前线战士们也再次掀起新一轮的激烈反攻,彻底消灭了敌军垂死挣扎的气焰,不一会,敌军阵地在零星枪声中慢慢死寂一片。虽战斗异常激烈残酷,敌军炮弹的无情轰炸,但李建华的给养班在下,并没有丢失一份战士口粮,为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李建华深知,由于战事吃紧,前线战士已经在高地上顽强坚守了两天两夜了,上级为了保证后勤给养班战士的生命安全,规定由原来每天一次的前线运送改成了两天一次。战士们为了战斗胜利,给挣扎的敌军猛烈的打击,也依靠带上前线的干粮维持了两天两夜没有下火线了。

杨建华在此次后勤物资运送中,发扬了“革命两不怕”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全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荣立三等功。

杨建华,年10月入伍而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杨建华清楚地记得:自己临动身前几天,因父母早已知晓此次新兵经过短期休整与训练后,可能会直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老两口在他床前坐了几个通宵,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孩子,枪炮无眼,在外注意自身安全,认真参加训练,多听上级的教导,提升自己安全防御能力。望着父母脸上那深感担忧与依恋不舍的眼神,杨建华只得安慰他们说:“您放心,战场没有您们想象的那么危险,也不会有您担心的事发生的。我是中国青年,有参军的义务、也更要有为国分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自己,对得住国家。”

二老深知自己儿子的倔强个性:他自己决定了的事,两头牛也难已拉回来,也只得点着头走出儿子的房间。杨建华也知道,踏入军营,就失去父母的照顾与家的温暖。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融入军营大家庭,将是人生道路中的一大转折点,也是锻炼个人意志与塑造人生价值观的起点。但想到与父母分别,那份隐藏的不舍化成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年10月25日,杨建华随新兵一起进驻北京昌平,受编总参工程兵团,部队驻扎在门头沟区,分配在隧道班。因在部队训练刻苦,工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两个月后,他晋升为隧道班副班长,并主负隧道泥石转移工作。杨建华说:我是农村的孩子,难道在部队里还会怕艰苦困难?只要能做得好的事,用心放开力气就行了。还说:只有在工作的苦中才能体会到成功的甜,特别是在部队里,作为一个兵,更应知道一个兵的责任与义务。他的理想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我,使自已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他清晰的记得,曾经在骄阳下列队,在暴风雨中训练,多少次在黄昏中长跑,在汗水与泪水的冲刷下,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老兵戎装照2

年7月,因战事需要,部队接命令支援对越自卫反击战,杨建华于14日晚乘列车随部开拔祖国边陲云南省。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颠簸,战士们到达云南省麻栗坡县城,进驻天宝农场阿坝寨休整。此时杨建华为代事务长,负责战区物资采购与为前线作战提供物资保障服务。杨建华和战友们深知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保障物资运输是他们当时的使命。杨建华多次顶着枪林弹雨,经常面对生死考验。现在说起战场上往事,依然表情坚毅,令人动容。

杨建华说:在战场上我们不怕死,就怕物资不能按时运到,给前线作战的战友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保障。说起对越战中的经历,顿时眼睛闪烁着光芒,娓娓而谈,讲叙了在一次采购运输任务中发生的惊险故事:杨建华与十三名战友乘坐着几辆装载着前线食物的军用汽车,朝战友阵地方向开去,走在一个迂回曲折的山路上,渐渐地,不远处的山头上枪炮声清晰可闻,前线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也隐约可见,前方小路周围不时响起敌人流炮下落的爆炸声,汽车在一个充满弹坑的路口停了下来。忽然,天空由远而近响起炮弹刺耳的呼啸声,有战士大喊:“不好,快卧倒……”训练有素的战士们也应声扑倒在汽车周围。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炮弹稳稳地落在杨建华身后的汽车前爆炸了,那辆汽车也由于巨大的爆炸力失去稳定性,慢慢偏离方向朝狭窄小路边缓慢滑行着,路边可是落差数十米的山谷啊!杨建华见状,立刻飞跃起身,抱起路边一块被炸弹炸飞坠落下的石块,像老虎扑食似地猛扑向正在滑动的车轮,用石块稳稳地堵住了正在滑行的汽车,汽车在离路边仅10公分的路边停住了,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看得匍匐在地的战友们惊叹不已。事后当战士们看到汽车头偏移的方向,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杨建华的那敏捷一飞跃,挽救了正伏在车板上的卸物战友及汽车底下战士们的生命。杨建华就是这样不怕吃苦,处事勇敢而缜密,敢于牺牲,乐于奉献。

临别,杨建华拿出他的勋章和退伍证明说:“我年12月入伍,年1月退伍。退伍后,我回村做了个小队长,勤勤恳恳,和在部队里一样不怕苦不怕累,被乡亲们推选为村支书,一做就是十年!”

在与年内渍外涝期间,为了能让堤坝巡视员多休息,杨建华多次亲自向镇委请缨,独自巡堤至天亮。常常一个人在本村防汛责任区勘察汛情,分析险情。看着村里的路越修越宽,房子越建越高,杨建华说他很欣慰:退伍后还能继续发光发热。如今,杨建华退休了也没闲着,家里几亩农田也养了龙虾,种了稻谷……

老兵立功受奖证书

望着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退伍军人,两鬓虽已斑白,但浑身似乎还是有使不完的劲,他眼睛里闪耀的坚毅光芒深深地触动了我,他用他曾经作为一位军人的坚强乐观品质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者系监利市人,《监利人》杂志“致敬退役军人特刊”邀约作者。

精彩回顾

顾想平:振兴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

胡杏华: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腊丸子

《监利人》杂志第期精彩呈现,几千本杂志赠送“两会”代表、委员、各界人士,敬请指导……

齐将彩笔写英豪

共赏故乡千年月

家乡的善与美

敢立潮头唱大风

父辈

话说监利

网市玻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歌

为母亲的热泪

陈友谅征战天下始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回忆“八六海战”赞誉监利水兵

对联春秋写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