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占换汤不换药的便宜为翻拍红楼泼点冷水 [复制链接]

1#

占“换汤不换药”的便宜 为翻拍红楼泼点冷水


上半年在央视火了一把的《乔家大院》是著名女导演胡玫的年度力作。趁热打铁,胡导又准备耗资亿元再现当年“红楼盛世”。虽为第五代导演,但胡导很跟时代脚步,选演员也像“超级女声”、“梦想中国”一样“海选”,而且还是全球华人“海选”。制作方也放出豪言壮语,要瞄准海外市场。这事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笔者却想为翻拍泼点冷水。


最近一段时间,“重拍”在中国的影视剧市场异*突起,从翻拍红色经典到翻拍古典名著,影视界一时兴起了翻“故纸堆”的热潮。反观国外,却甚少有导演热衷于搞重拍,他们更倾向于拍“电影连续剧”,其创造性远远大于中国的影视导演。比如《碟中谍》、《X战警》、《星球大战》、《蜘蛛侠》等等,都成了系列;《哈利·波特》更是连拍得像一部电视剧。相比国外导演冒“狗尾续貂”之嫌不断创新情节,国内导演拿几百年几十年前的名著一拍再拍,总觉得占了点“换汤不换药”的便宜,显得有些“功利主义”了。


  其实,笔者并不反对影视剧以古典名著为蓝本进行“二度创作”,只是,《红楼梦》已经被王扶林在20年前“创作”过了,根据它改编的电影也早拍过了。套用李安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红楼梦》”,但后辈人总想坐在老祖宗的树下乘凉,靠折腾家底儿搞面子工程,就不能自己重新挖个坑再种一棵树啊?!


  翻拍经典,对内盯着老祖宗的家底,对外又“放眼世界”。中国的影视剧要扬名国际这个想法没错,但仅凭“重拍中国经典名著”、全球华人选秀甚至找个日本宝玉韩国黛玉就想扬名海外市场,近乎痴人说梦。中国古典文学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多少西方普通民众能了解?《红楼梦》中宝黛缠绵隐晦的东方情感、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都不是那些看场《卧虎藏龙》图个新鲜的西方人所能搞清楚的。再说,电视剧的观众群是普通家庭,与电影不同,人们看电视大多是“无目的”选择,电视剧《红楼梦》很难在海外形成“《卧虎藏龙》效应”。


  这几年中国的电影电视创作确实红红火火,提高质量和增加社会影响也成了观众对影视工作者的要求,基于此,导演们不但要满足国内观众的口味,还要努力实现“国际化”,开拓更大的市场。韩剧《大长今》在这方面确实是榜样,但中国的《红楼梦》绝非一个宫廷厨娘的成长史,踏踏实实地拍都难说能反映原著的精髓,要是为了所谓的“海外市场”,将《红楼梦》简化、西化,那就真要落个“两手都抓,两手都落空”的结局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